Quantcast
Channel: The Thousand Miles » Living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

安全備份你的資料 3 樣必需知道的事

$
0
0

Do you have a back-up plan?

資料丟失

筆者從在進入小學前就接觸電腦,一年級的時候就由換新系統的表哥那裏獲得第一台;這麼多年來無可避免的丟失無數資料,我想這是每個電腦使用者都遇過的事吧。有時候我們手滑把硬碟或筆記本摔到地上把磁針弄壞,有時候我們不小心把文件夾選錯加上順手確認/清理了回收箱,有時候我們意氣用事把一些會讓我們「分心」又很難找回來的「好康」… 總之,依靠人類可能比依靠猴子不會好太多。

一、保存媒介

現今的保存媒介大概分為基本式、物理式、雲端式三種。基本式就是複製到備用硬碟或光碟上,硬碟可以內置式、外置式,或使用 Dock 把內置硬碟接上使用,光碟除了 CD 也包括 DVD 和藍光。物理式比較有趣:把照片沖曬出來、文件打印出來、音樂/影片轉錄出來;而雲端就是使用自動的同步軟體,例如 Dropbox, Ubuntu One 或者手動傳送到文件系統 Google Docs 等等。

以上三種保存媒體都各有優劣。基本式如硬碟理論上是一個不夠穏定的「狀態」,你不知道哪一天裏面的機件會失靈,我們又沒有足夠技術或設備去開個無塵室修理;光碟的物質也會隨時間而變質,就算 Kodak 一直推廣的 24k 純金光碟(自 CD 進入 DVD 時代更加式微)保證金造的部分一百年,那塑膠的部分不會變脆剝落嗎?XD

物理式是人類幾千年歷史的主要資料保存方法。現在各地圖書館和博物館還有國立資料庫都堅持保留紙本,各種照片和錄音都儘量堅持有一個「非數碼」備份。跟硬碟和光碟一樣,保存是個重大難題;就算沒有天災人禍,外在環境對這些媒體都會造成耗損。

雲端式最近非常受歡迎,「雲端」成為繼「Web 2.0」一個為產品無償增值的關鍵字;只要把名字改成「雲oo」、「雲xx」就會令人覺得是最新科技結晶,就連趙雲都變得時尚起來了。現在雲端的主要問題是伺服器和傳送安全問題,還有傳送速度和儲存空間的瓶頸。一些私密個人資料或「親密照片」都有機會被駭客侵入系統而流出,也假設本地電腦約 500GB – 2TB 的空間,個人消費者使用 5GB (免費)/50GB(付月費),這十倍的差異從各自價格同時降低下,也許不會有「合理價錢完全備份」的結果發生。

二、保存頻律

像雲端自動同步的軟體,是設定了一次就可以一勞永逸的;手動的雲端如 Amazon 或 rsync 也只要設好定時備份,剩下就只要不關電源和斷開網絡。硬碟可以重寫速度又比光碟更快,因此保存頻律可以比燒錄光碟高一些。筆者建議硬碟最好每天離開系統前備份,光碟的話最好一星期或一個月燒錄一次;當然光碟由於空間相對小,也只能選擇只備份重要的資料。

物理式就任君隨意吧。

蘋果的 Time Machine (時光機)是個漸進式備式軟體:它會定時備份,然後時間越近的版本保存越多,一直替換。雖然它的格式不是開放或共通的標準,但是它可以作為我們標準備份以外的另一個後備的。一些網絡儲存裝置 NAS 也有提供 Time Machine 的支援,各位可以研究一下。

三、保存地點

備份了的媒介放哪裏?總不能放在一起吧!如果家裏失火或淹水,不管硬碟或紙本都一起沒了。筆者一直都應用「三點式」(不是 Bikini!)移送方案:假設本機在家裏,原本就留在原地,一個硬碟留在家裏沒有人留意的地方,一個硬碟留在家裏以外的地方(比如辦公室、父母的家、銀行保管箱等)。當每一次備份完成,就把家裏的備份和家裏以外的硬盤對調;早上拿 a 出去,晚上拿 b 回來。

平常心吧

我保證世上是沒有東西能被保證的。就算你做到了國際標準組織 ISO 的最高國防級備份標準程序,一個導彈射到你的城市也是灰飛煙滅的。大家還是以平常心面對吧!畢竟任何有記念價值的東西,也沒有活在當下的你和眼前人重要的。好好珍惜你現在擁有的東西,只有發生的事實是這個宇宙不變的。

各位有試過丟失很重要的資料吧?有想到更好的備份方法嗎?快來一起討論吧!

參考來源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





Latest Images